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京津冀三地认识同向、行动同步。
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我校充分发挥智库资源优势,主动作为、乘势而上,致力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河北日报》2月20日发表了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纪良纲的文章《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他指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通过倾力打造雄安新区协同创新发展新引擎、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交流互动、开展重大与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引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等有力举措,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实。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4日发表新书推介文章《注重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效能——读< 河北省人力资本积累路径研究>》,推介了我校党委常委陈亮所著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人力资本积累路径研究》一书。本书选择人力资本研究视角,全面系统分析与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人力资本的多维度积累路径问题,对河北省人力资本宏观投资、借力京津人力资本等人力资本积累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性提出“贴近省情”“实用前瞻”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人力资本是破解区域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关键要项,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具有独特的外部效应与溢出效应;牵住了人力资本这个“牛鼻子”,就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一域而变全局”的联动效应。
2018年10月,我校副校长武义青的研究报告《借力京津加快发展河北科技服务业》得到省领导许勤、徐建培与河北省委原书记叶连松的批示。武义青认为,对河北而言,依托京津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不仅是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提升河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突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科技服务业统筹规划与实施机制,是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服务统一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三地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基石。他认为应通过产业政策指导等方式,整合三地科技服务企业生产价值链条,深化企业间分工合作,实现三地科技服务业一体化发展。《北京日报》与《河北日报》对此做了报道。
《光明日报》2月25日发表访谈文章《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的中国方案》,我校经济研究所所长田学斌研究员作为嘉宾,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两位学者一起分析了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解决“大城市病”的中国方案。
春潮涌动京津冀,正是扬帆奋进时。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担当,拼搏竞进,继续发挥智库资源优势,下更大气力持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稿整理:宣传部 段盛杰)